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
2024-10-16 11:37:00
(曾克报道)在西伊豆的深山中,有一座中国烈士的慰灵碑。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从中国俘虏来了日本做苦力的工作。有200名劳工被迫带到西伊豆矿。当时劳动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度匮乏,导致使许多劳工患上各种疾病。最后,有83名劳工死于该矿。
1954年,一些当地的有识志之士,整理了死者的遗骨,送回到中国安葬。1976年,为了让子孙牢记住这段悲惨的历史,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有识志之士,在当地建立了一座慰灵碑,向后人展示日中不再決战,世世代代子孙都友好下去。之后,每年的6月底和7月初,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都组织民众举行慰灵祭,附近的日中友好协会和友好市民积极参与。但疫情年间,疫情的原因未举行慰灵祭。
近几年来,很少有人来访。慰灵碑周围野的杂草丛生,枯枝败叶遍地,碑上的人像也长满了青苔。-(请参考下面的照片)一次又一次荒芜。
1954年,一些当地的有识志之士,整理了死者的遗骨,送回到中国安葬。1976年,为了让子孙牢记住这段悲惨的历史,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有识志之士,在当地建立了一座慰灵碑,向后人展示日中不再決战,世世代代子孙都友好下去。之后,每年的6月底和7月初,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都组织民众举行慰灵祭,附近的日中友好协会和友好市民积极参与。但疫情年间,疫情的原因未举行慰灵祭。
近几年来,很少有人来访。慰灵碑周围野的杂草丛生,枯枝败叶遍地,碑上的人像也长满了青苔。-(请参考下面的照片)一次又一次荒芜。
(石像身上长满青苔)
(慰灵碑周围杂草丛生)
(枯枝败叶遍地)
(清扫开始)
(努力清扫中)
沼津市日中友好协会见此状,发起慰灵碑大清扫活动,协会会员们也积极参与。于10月12日,怀着友好,和平的愿望,走上清扫之旅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慰灵碑终于被清理干净了,留下了良好的愿望,踏上了回家的路,明年再见!
2024-10-16 10:36:00
10月16日,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人文圣山”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感受千年古书院的文化魅力。白鹿洞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历史上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白鹿洞书院参访。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在白鹿洞书院内聆听讲解员介绍《白鹿洞书院揭示》(即《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在白鹿洞书院参访。(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在白鹿洞书院参访。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在白鹿洞书院参访。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在白鹿洞书院参访。(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航拍白鹿洞书院,只见绿树环绕,古建成群,风景秀美。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2024-10-16 10:34:00
(本报讯)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上,有一座十分著名的庐山恋电影院,这家电影院,每天只放映《庐山恋》一部经典影片。
冒着微微细雨,踏着夜色,走进庐山恋影院。随着一个个熟悉的镜头,耳熟能详的台词,满满的青春回忆。在庐山上观看《庐山恋》,令人感慨万千。
(剧照和电影票)
1980年7月12日,《庐山恋》电影在庐山恋影院首映。这部影片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爱情电影,宛如一枝报春花,一时间让文艺作品不再拘泥于形式的创作,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相继涌现。2018年8月,该影片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
(影片外景地之一)
《庐山恋》电影是一部风景抒情故事片,开创了中国风景抒情故事片的先河。影片中选取了庐山所有的著名景点,以景衬情、以情动人,产生了景物描写为刻画人物服务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推动了庐山旅游的大发展。
《庐山恋》电影催生了庐山恋影院,这家影院常年放映《庐山恋》,创造了同一影院放映同一部电影场次最多等多项世界纪录。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庐山恋影院—刘力鑫摄)
不看《庐山恋》,不算庐山游。如今,《庐山恋》电影已成为庐山的一个旅游打卡地,丰富了庐山文化内涵,擦亮了“庐山天下悠”品牌。
2024-10-16 10:32:00
(本报讯)10月16日,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江西省庐山市的白鹿洞书院,感受千年古书院的文化魅力。
白鹿洞书院坐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庐山市海会镇与白鹿镇交界处,东邻鄱阳湖。书院建筑群四面环山,山地面积2900亩;古建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7800余平方米。贯道溪(发源于五老峰的凌霄峰)自西向东从院前流过,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刘力鑫摄)
(刘力鑫摄)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重要景点之一,历史上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与岳麓、嵩阳、睢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开创于中、晚唐;办国学于南唐;定名于北宋初年;振兴于南宋朱熹之手;元代尤盛;明代达到鼎盛;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停办。她肇基于唐、定名于北宋、盛于南宋、绍隆于明清,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
2024-10-15 12:17:00
~大学・短大・高専の設置に係る認可基準 来月改正へ~
文部科学省は大学・短大と高等専門学校の設置等に係る認可基準を、来月にも一部改正する方向で検討を進めている。現行ルールではいわゆる定員規制分野で既存学部等の収容定員を減らす場合にも、文部科学大臣の認可が必要で、適切な定員管理を妨げているとの指摘が出ていた。
目下、学部や研究科の設置認可に際しては、学校教育法施行令において、各学部(学科)単位の収容定員総数に対する充足率の上・下限がクリアすべき基準として設定されている。このほど文科省が新たな認可基準を盛り込んだ告示案には、定員規制分野とされる▶医師、▶歯科医師、▶薬剤師、▶獣医師、▶船舶職員、▶法曹の養成に係る学部や研究科で、収容定員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学則変更を申請する場合、文科大臣の認可に必要な同基準の適用を除外する内容が盛り込まれた。なお、これら分野でも収容定員総数の増加を伴うものは、引き続き適用対象となる。
文科省では同告示案に対する民間からの意見聴取を踏まえ、11月中に新たな認可基準を施行する予定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