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
2025-09-10 15:22:00
著名的侨乡福建漳州角美镇,村村可见“番仔楼”。它们的建筑样式中西合璧,建筑材料大多直接从南洋运输而来。“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称呼,出洋祖先回乡盖的房子被称为“番仔楼”。在角美镇东美村,有一座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计13栋建筑物99间房间的曾氏番仔楼。这座曾名噪一时的华侨豪宅,配合着闽南特色的红砖,整栋“番仔楼”散发着一股中西合璧的味道。据了解,曾氏番仔楼是昔日华侨巨富曾振源先生于1903年起建,历时14年建造落成。如今,“番仔楼”成为当地华侨文化历史印迹的见证。图为9月10日,曾氏番仔楼一角。“番仔楼”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的优点,各种石雕、砖雕、彩画、拼砖、灰塑等工艺价值高,是闽南侨乡的一颗颗建筑瑰宝。
图为9月10日,曾氏番仔楼内的曾氏“大夫第”,设计精美,工艺精湛,为闽南风格建筑。
图为9月10日,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优点的曾氏番仔楼吸引参观者。
图为9月10日,曾氏番仔楼一角。“番仔楼”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的优点,各种石雕、砖雕、彩画、拼砖、灰塑等工艺价值高,是闽南侨乡的一颗颗建筑瑰宝。
图为9月10日,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优点的曾氏番仔楼吸引参观者。
图为9月10日,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优点的曾氏番仔楼吸引参观者。
图为9月10日,游客在曾氏番仔楼内拍照。
(图、文:中新社 张斌)
2025-09-10 15:19:00
“休闲之城,舒适又宜居,是外出游玩好去处。”谈起首次福建漳州行的印象时,菲律宾菲龙网总编辑敖誌如是说。
图为10日一行人参访位于龙海的月港海丝馆并合影留念。
9月10日,“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活动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古月港启动,12国17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著名侨乡漳州参访。在首日行程中,一行人走进龙海区和漳州台商投资区,感受海丝文化和非遗魅力,触摸侨乡发展脉搏。
漳州是座千年古城、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文化遗产丰富。
漫步于龙海区海澄镇豆巷村曾经的出海码头遗址,敖誌说,仿佛看到当年古月港作为知名商港的兴盛与繁华。
漳州是座千年古城、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文化遗产丰富。
漫步于龙海区海澄镇豆巷村曾经的出海码头遗址,敖誌说,仿佛看到当年古月港作为知名商港的兴盛与繁华。
图为10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龙海区月港古镇参访。
“这里的历史遗存保护不错,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让人眼前一亮。”龙海古月港曾作为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敖誌对这段历史颇感兴趣。他介绍,菲律宾不少华侨华人祖籍正是龙海,通过此次龙海行,他深入了解当地先民下南洋谋生、拼搏的故事,深受感动,“我将把所见所闻在我所在媒体传播,这也是菲律宾华人喜闻乐见的。”
离龙海古月港不远处的后港古街是当地历史文化街区的先行示范片区,以“老石码,古月港,最闽南,古早味”为定位,打造锦江书院、石码戏馆、讲古寮、闽南文化会馆等文化地标,配套锦江客栈、后港汤泉馆等休闲设施,形成“历史+时尚”的城市文化客厅。
马来西亚《亚洲时报》执行董事张嘉宙称,在后港古街看到深厚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活力。“很喜欢这个网红点,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将向马来西亚华人群体发布,告诉他们这里的历史、现在的发展,邀请他们也来看看。”
离龙海古月港不远处的后港古街是当地历史文化街区的先行示范片区,以“老石码,古月港,最闽南,古早味”为定位,打造锦江书院、石码戏馆、讲古寮、闽南文化会馆等文化地标,配套锦江客栈、后港汤泉馆等休闲设施,形成“历史+时尚”的城市文化客厅。
马来西亚《亚洲时报》执行董事张嘉宙称,在后港古街看到深厚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活力。“很喜欢这个网红点,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将向马来西亚华人群体发布,告诉他们这里的历史、现在的发展,邀请他们也来看看。”
图为华文媒体一行人体验当地戏剧芗剧。
多次来漳州参访的阿根廷华人网总编辑崔明才在参观月港海丝馆时,点赞当地展陈设施愈发完善,肯定政府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此次漳州行,期待了解相关招商引资政策,推动阿根廷华侨华人和漳州在优势项目上开展合作。”
当天,海外华媒代表在龙海区参访月港海丝馆、月港古镇,埭美古村,感受海丝文化和城市发展脉搏,还前往漳州台商投资区的曾氏番仔楼、佳庆非遗小院、天一总局参观,感受当地华侨文化等。(文:中新网 廖珍妹 李琳 图:张斌)
当天,海外华媒代表在龙海区参访月港海丝馆、月港古镇,埭美古村,感受海丝文化和城市发展脉搏,还前往漳州台商投资区的曾氏番仔楼、佳庆非遗小院、天一总局参观,感受当地华侨文化等。(文:中新网 廖珍妹 李琳 图:张斌)
2025-09-10 11:16:00
9月10日,“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活动在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古月港启动。12国17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著名侨乡漳州参加“行走中国”系列活动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龙海区石码戏馆体验歌仔戏。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位于龙海区的月港海丝馆参访。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龙海区月港古镇参访。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被誉为闽南水乡的龙海区埭美古村。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龙海区月港海丝馆参访并合影留念
(图、文:中新社 张斌)
2025-09-10 11:13:00
(转)中新社 作者 廖珍妹
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美村是座美丽侨村,以村名命名的糕点东美糕,也称东美香脯糕,清香怡人、入口即化,老少咸宜,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甜蜜“乡愁”。
“它是早年乡亲远游时,为数不多能携带的乡味与体面手信。”日前,佳庆东美香脯糕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东美村侨联主席徐源裕受访时表示,这款始于明朝崇祯年间的美食,三百余年来以其独特风味征服海内外食客的味蕾。
近日,徐源裕在漳州市芗城区的东美糕专卖店内介绍东美糕。廖珍妹 摄
祖辈告诉徐源裕,相传明代时期北方手艺人为躲避战火南迁至闽南村庄,一种北方面点融合闽南葱油的全新糕点应运而生。徐源裕表示,古时南方烹饪善用葱油,而北方较少,葱油的加入让东美糕在众多糕点中备受青睐。
有别于闽南的糕和粿保质期较短,东美糕保质期长,夏天可达月余,冬季更能久存不坏,是出远门的理想干粮。较长保质期与其原材料和独特工艺有关。
地道的东美糕以面粉为原料,炒熟后贮藏于大缸内,几经翻缸,达三四十天,后按祖传配比配入熬制好的葱头油及猪油、蔗糖粉,纯手工制作而成。徐源裕透露,葱头油的熬制是其成为非遗的亮点:大锅慢熬,需不停搅拌,炸至金黄酥脆后,迅速用冷猪油降温锁住最佳状态。“葱油味是东美糕最经典的口味,久放依然酥脆,更增东美糕香气。”
祖辈告诉徐源裕,相传明代时期北方手艺人为躲避战火南迁至闽南村庄,一种北方面点融合闽南葱油的全新糕点应运而生。徐源裕表示,古时南方烹饪善用葱油,而北方较少,葱油的加入让东美糕在众多糕点中备受青睐。
有别于闽南的糕和粿保质期较短,东美糕保质期长,夏天可达月余,冬季更能久存不坏,是出远门的理想干粮。较长保质期与其原材料和独特工艺有关。
地道的东美糕以面粉为原料,炒熟后贮藏于大缸内,几经翻缸,达三四十天,后按祖传配比配入熬制好的葱头油及猪油、蔗糖粉,纯手工制作而成。徐源裕透露,葱头油的熬制是其成为非遗的亮点:大锅慢熬,需不停搅拌,炸至金黄酥脆后,迅速用冷猪油降温锁住最佳状态。“葱油味是东美糕最经典的口味,久放依然酥脆,更增东美糕香气。”
图为工人在包装制作好的东美糕。(受访者供图)
徐源裕介绍,东美糕不仅是上等茶食,还可调糊喂养幼婴等,早年被视为珍品;而吃“糕”还寓意“步步高升”,每逢过年、寿诞婚庆时家家户户必备,以此祈祝美意延年、百事俱高。
“做糕很麻烦,吃糕一口完。”漳州地区一度有100多家小作坊在制售东美糕,竞争激烈。徐源裕的曾祖父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族人前往印尼开食杂店、咖啡厅谋生,售卖东美糕,商铺延用家乡商号“佳庆”。徐源裕表示,如今公司每年都通过香港经销商将东美糕销往东南亚国家,以满足当地食客需求,“家乡糕点深受东南亚华侨华人喜爱,叔公如今生活在印尼,品茗时总要来口东美糕以解乡愁。”
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早年众多乡亲跨海前往台湾谋生。徐源裕介绍,东美糕大约在清朝时期被带到台湾,并融入婚嫁等习俗中。
“台胞到大陆寻根谒祖、探亲旅游,看到东美糕纷纷感慨‘这就是结婚时用的糕’;几年前我赴台湾交流并现场制糕,一位老奶奶激动地告诉我‘当年妈妈给我们做的糕就是这个味道’……”徐源裕的姑婆如今也生活在台湾,谈起台胞对东美糕的钟爱,徐源裕记忆深刻。
徐源裕介绍,东美糕不仅是上等茶食,还可调糊喂养幼婴等,早年被视为珍品;而吃“糕”还寓意“步步高升”,每逢过年、寿诞婚庆时家家户户必备,以此祈祝美意延年、百事俱高。
“做糕很麻烦,吃糕一口完。”漳州地区一度有100多家小作坊在制售东美糕,竞争激烈。徐源裕的曾祖父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族人前往印尼开食杂店、咖啡厅谋生,售卖东美糕,商铺延用家乡商号“佳庆”。徐源裕表示,如今公司每年都通过香港经销商将东美糕销往东南亚国家,以满足当地食客需求,“家乡糕点深受东南亚华侨华人喜爱,叔公如今生活在印尼,品茗时总要来口东美糕以解乡愁。”
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早年众多乡亲跨海前往台湾谋生。徐源裕介绍,东美糕大约在清朝时期被带到台湾,并融入婚嫁等习俗中。
“台胞到大陆寻根谒祖、探亲旅游,看到东美糕纷纷感慨‘这就是结婚时用的糕’;几年前我赴台湾交流并现场制糕,一位老奶奶激动地告诉我‘当年妈妈给我们做的糕就是这个味道’……”徐源裕的姑婆如今也生活在台湾,谈起台胞对东美糕的钟爱,徐源裕记忆深刻。
图为今年,游客在佳庆东美糕研习馆体验制作东美糕。(受访者供图)
1979年出生的徐源裕,于2010年从外企辞职返乡接手祖业。如今,“佳庆”获批福建老字号。
在各地开专卖店,研发无蔗糖产品、加入国潮包装、供应高端酒店、打造旅游观光工厂、开设东美糕研习馆……“销量大幅提升,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制作,有的台青体验后希望将东美糕带到台湾,满足台湾市场需求。”东美糕重获消费者喜爱,徐源裕非常高兴。
徐源裕介绍,未来将在经典葱油味、绿豆味、花生味、芝麻味等以外,研发更多新口味满足食客味蕾,让东美糕持续畅销海内外。(完)
1979年出生的徐源裕,于2010年从外企辞职返乡接手祖业。如今,“佳庆”获批福建老字号。
在各地开专卖店,研发无蔗糖产品、加入国潮包装、供应高端酒店、打造旅游观光工厂、开设东美糕研习馆……“销量大幅提升,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制作,有的台青体验后希望将东美糕带到台湾,满足台湾市场需求。”东美糕重获消费者喜爱,徐源裕非常高兴。
徐源裕介绍,未来将在经典葱油味、绿豆味、花生味、芝麻味等以外,研发更多新口味满足食客味蕾,让东美糕持续畅销海内外。(完)
2025-09-10 11:11:00
(转)“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活动10日在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古月港启动。12国17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著名侨乡漳州参加“行走中国”系列活动。
9月10日,“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活动在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古月港启动。
一直以来,华文媒体借助多元中华文化符号,以更多中外情感共融点和理念共通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中央重点外宣媒体,中国新闻社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持续深化同华文媒体的合作,创新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一直以来,华文媒体借助多元中华文化符号,以更多中外情感共融点和理念共通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中央重点外宣媒体,中国新闻社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持续深化同华文媒体的合作,创新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龙海月港海丝馆参访。
“我第一次来到漳州,心中满怀憧憬与期待。”加拿大七天传媒主席尹灵表示,作为所在国与祖籍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海外华文媒体的使命就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讲述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她期待能深入感受漳州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等方面的深厚底蕴。
尹灵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她昨晚参访了漳州古城印象特别深刻,“古城的一街一巷、八宝印泥、布袋木偶等,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来漳州,古城绝对不可错过的核心体验。”
“它是一座真正‘活着’的千年古城,本地人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这里完美融合。”尹灵说。
“我第一次来到漳州,心中满怀憧憬与期待。”加拿大七天传媒主席尹灵表示,作为所在国与祖籍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海外华文媒体的使命就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讲述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她期待能深入感受漳州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等方面的深厚底蕴。
尹灵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她昨晚参访了漳州古城印象特别深刻,“古城的一街一巷、八宝印泥、布袋木偶等,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来漳州,古城绝对不可错过的核心体验。”
“它是一座真正‘活着’的千年古城,本地人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这里完美融合。”尹灵说。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龙海后港古街参访,体验歌仔戏。
本次活动以“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为主题,由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共同主办。启动仪式后,华文媒体代表一行将走进龙海区、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文区、芗城区、东山县等地主题采访调研。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主题采访活动,华文媒体一行能够零距离触摸漳州的历史脉动,全方位感知漳州的发展成就,多维度体验漳州的独特魅力。(图、文:中新网张斌)
本次活动以“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为主题,由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共同主办。启动仪式后,华文媒体代表一行将走进龙海区、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文区、芗城区、东山县等地主题采访调研。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主题采访活动,华文媒体一行能够零距离触摸漳州的历史脉动,全方位感知漳州的发展成就,多维度体验漳州的独特魅力。(图、文:中新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