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
2025-08-29 10:46:00
八月的湖南,熱烈如火,也深情如詩。
2025年8月25日至30日,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2025年會暨「打造全球研發新高地、大學生創業集匯地」——2025全球海外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大型採訪活動,在歷經長沙、岳陽、張家界三地的深入參訪後,於今日(30日)圓滿落幕。來自全球五大洲、37個國家與地區的84家華文媒體高層代表,肩負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跨越山海相聚三湘大地,展開了一場既扎實又深情的文化探訪之旅。
2025年8月25日至30日,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2025年會暨「打造全球研發新高地、大學生創業集匯地」——2025全球海外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大型採訪活動,在歷經長沙、岳陽、張家界三地的深入參訪後,於今日(30日)圓滿落幕。來自全球五大洲、37個國家與地區的84家華文媒體高層代表,肩負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跨越山海相聚三湘大地,展開了一場既扎實又深情的文化探訪之旅。
2025全球海外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大型採訪活動啟動儀式。
五天四夜之間,他們行過千年古樓,登過雲端天路,從科技創新到歷史文脈,從壯麗山河到湖湘人文,這場盛會不僅是一場新聞採訪的實地深耕,更是一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與文明的對話。在湖南這片紅色熱土與創新沃土之上,全球華文媒體人共同書寫了一段屬於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也點燃了讓世界聽見華文聲音的更大願景。
科創之城的蓬勃脈動:從長沙出發
此次採訪活動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聯合主辦,湖南國際傳播中心、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及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湖南辦事處承辦,並由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中共岳陽市委宣傳部、中共張家界市委宣傳部協辦,於8月26日在長沙正式啟動。
在長沙這座融匯歷史與創新的城市,代表們參訪大學生創業園、高新技術開發區與超級計算中心,深刻感受到湖南作為中部地區創新高地的實力與潛力。
五天四夜之間,他們行過千年古樓,登過雲端天路,從科技創新到歷史文脈,從壯麗山河到湖湘人文,這場盛會不僅是一場新聞採訪的實地深耕,更是一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與文明的對話。在湖南這片紅色熱土與創新沃土之上,全球華文媒體人共同書寫了一段屬於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也點燃了讓世界聽見華文聲音的更大願景。
科創之城的蓬勃脈動:從長沙出發
此次採訪活動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聯合主辦,湖南國際傳播中心、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及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湖南辦事處承辦,並由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中共岳陽市委宣傳部、中共張家界市委宣傳部協辦,於8月26日在長沙正式啟動。
在長沙這座融匯歷史與創新的城市,代表們參訪大學生創業園、高新技術開發區與超級計算中心,深刻感受到湖南作為中部地區創新高地的實力與潛力。
馬來西亞《環球評報》社長劉夏。
馬來西亞《環球評報》社長劉夏表示,湖南的創新氛圍與青年創業精神令人驚喜:「我們之後會繼續製作圖文與影音內容,向海外華人講好湖南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馬來西亞《環球評報》社長劉夏表示,湖南的創新氛圍與青年創業精神令人驚喜:「我們之後會繼續製作圖文與影音內容,向海外華人講好湖南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北歐時報副社長劉芳鈺。
北歐時報副社長劉芳鈺說,這是她出國二十多年來首次重返湖南:「眼前的變化令人震撼,湖南正在成為全球創新的熱區。」
北歐時報副社長劉芳鈺說,這是她出國二十多年來首次重返湖南:「眼前的變化令人震撼,湖南正在成為全球創新的熱區。」
希臘《中希時報》副總編輯盧南英。
希臘《中希時報》副總編輯盧南英也讚嘆湖南科技與文化並重:「這座充滿科技和創新的城市,令人流連忘返。」
岳陽樓上憶千古,洞庭湖畔話今朝
8月28日至29日,部分代表來到岳陽。登臨岳陽樓,誦讀《岳陽樓記》,感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參觀新建的中華大熊貓苑,更讓代表們驚喜連連。
希臘《中希時報》副總編輯盧南英也讚嘆湖南科技與文化並重:「這座充滿科技和創新的城市,令人流連忘返。」
岳陽樓上憶千古,洞庭湖畔話今朝
8月28日至29日,部分代表來到岳陽。登臨岳陽樓,誦讀《岳陽樓記》,感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參觀新建的中華大熊貓苑,更讓代表們驚喜連連。
匈牙利《聯合報》社長王清。
匈牙利《聯合報》社長王清說:「沒想到在岳陽也能看到大熊貓,這次湖南之行太讓人驚喜。」
美國《中華商報》副社長夏博士認為:「岳陽樓是一個文化符號,範仲淹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啟發意義。」
在這座千年名樓前,代表們凝望洞庭湖,紛紛表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詩意與胸懷,正是中國文化的深邃所在。
張家界覽絕世風光 心靈中起萬丈驚嘆
活動期間,部分代表去到張家界,遊覽七十二奇樓、黃石寨與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鬼斧神工的山水、懸空而上的玻璃棧道,以及靈動穿梭的猴群,成為每一位代表難忘的記憶。
匈牙利《聯合報》社長王清說:「沒想到在岳陽也能看到大熊貓,這次湖南之行太讓人驚喜。」
美國《中華商報》副社長夏博士認為:「岳陽樓是一個文化符號,範仲淹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啟發意義。」
在這座千年名樓前,代表們凝望洞庭湖,紛紛表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詩意與胸懷,正是中國文化的深邃所在。
張家界覽絕世風光 心靈中起萬丈驚嘆
活動期間,部分代表去到張家界,遊覽七十二奇樓、黃石寨與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鬼斧神工的山水、懸空而上的玻璃棧道,以及靈動穿梭的猴群,成為每一位代表難忘的記憶。
意大利《世界中國》雜誌社社長胡蘭波。
意大利《世界中國》雜誌社社長胡蘭波表示,這是她第三次來張家界:「這片土地有爆發力,也有文化厚度,是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意大利《世界中國》雜誌社社長胡蘭波表示,這是她第三次來張家界:「這片土地有爆發力,也有文化厚度,是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美中頭條副社長張勤。
美中頭條副社長張勤回憶,20年前來過張家界,10年前曾拍攝吳冠中老師的同名畫作:「今天回到這裏,更有責任把湖南的文化和非遺推向世界。」
美中頭條副社長張勤回憶,20年前來過張家界,10年前曾拍攝吳冠中老師的同名畫作:「今天回到這裏,更有責任把湖南的文化和非遺推向世界。」
歐洲僑報總裁高進。
歐洲僑報總裁高進則指出,張家界不僅是自然奇觀,更是中國重工業與創新精神的象徵:「三一重工、中聯重科讓我們看見湖南的硬核實力。」
歐洲僑報總裁高進則指出,張家界不僅是自然奇觀,更是中國重工業與創新精神的象徵:「三一重工、中聯重科讓我們看見湖南的硬核實力。」
新西蘭BNE TV總經理張書豪。
新西蘭BNE TV總經理張書豪說道:「這裏的風景比電影還美十倍!我們會把張家界與長沙的故事帶回新西蘭。」
新西蘭BNE TV總經理張書豪說道:「這裏的風景比電影還美十倍!我們會把張家界與長沙的故事帶回新西蘭。」
韓國亞洲經濟記者裴仁宣。
韓國亞洲經濟記者裴仁宣說:「張家界是韓國人最愛的旅遊地之一。這裏不只是觀光勝地,更是科技與創業的中心。」
加拿大、瑞典、泰國等國媒體代表也紛紛表示,未來一定帶着親朋好友再訪湖南。
各語言齊聲告別 文化交融情意綿長
韓國亞洲經濟記者裴仁宣說:「張家界是韓國人最愛的旅遊地之一。這裏不只是觀光勝地,更是科技與創業的中心。」
加拿大、瑞典、泰國等國媒體代表也紛紛表示,未來一定帶着親朋好友再訪湖南。
各語言齊聲告別 文化交融情意綿長
當五天的行程走向尾聲,所有的鏡頭與筆墨都在記錄着最後的餘暉;但唯有心中的感動,是無法收錄卻永遠留存的光影。
英橋網副總編輯姚軼華。
英橋網副總編輯姚軼華表示:「這次來湖南,體驗了美食、美景、美人,真是永生難忘,期待再見。」
英橋網副總編輯姚軼華表示:「這次來湖南,體驗了美食、美景、美人,真是永生難忘,期待再見。」
歐中之聲副總編輯林奕賢。
歐中之聲副總編輯林奕賢回憶十年前曾來過張家界:「今日重遊,依然驚艷。希望下次再來。」
歐中之聲副總編輯林奕賢回憶十年前曾來過張家界:「今日重遊,依然驚艷。希望下次再來。」
迪拜新聞網副社長張惠卿。
迪拜新聞網副社長張惠卿形容湖南是個「火辣辣」的地方:「熱情、直率、美麗,令人難忘,我們再見。」
迪拜新聞網副社長張惠卿形容湖南是個「火辣辣」的地方:「熱情、直率、美麗,令人難忘,我們再見。」
西非在線副主編朱育新。
西非在線副主編朱育新說:「湖南的數字科技和自然風光讓我十分震撼,我會再來這裏的。」
在張家界天門山下,在七十二奇樓前,在岳陽樓畔,在長沙的街頭巷尾,代表們用普通話、粵語、閩南語、韓語、日語、意大利語、瑞典語……一一說出那句最溫柔的道別:「我們下次再見。」
有人久久不願離去,有人不斷回望——回望最後一座山的輪廓,最後一條街的煙火,最後一縷晨光的柔影。那一刻,回望的是依依不捨的告別;而轉身向前,則是肩負使命的再出發。這不是一場結束,而是一段新的開始,是將湖湘的感動與收穫,化作行囊中最沉甸甸的責任,帶向世界每一個角落。
聲聲再見是來自世界各地華文媒體的告白,一段屬於華文媒體人的深情承諾:
「我們會繼續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聽見華文媒體更響亮、更可信的聲音!」
湖南,再見;湖南,再會。
山水為證,筆墨為憑,情誼長存。
(图、文:點新聞記者李昊、褚陽皓)
西非在線副主編朱育新說:「湖南的數字科技和自然風光讓我十分震撼,我會再來這裏的。」
在張家界天門山下,在七十二奇樓前,在岳陽樓畔,在長沙的街頭巷尾,代表們用普通話、粵語、閩南語、韓語、日語、意大利語、瑞典語……一一說出那句最溫柔的道別:「我們下次再見。」
有人久久不願離去,有人不斷回望——回望最後一座山的輪廓,最後一條街的煙火,最後一縷晨光的柔影。那一刻,回望的是依依不捨的告別;而轉身向前,則是肩負使命的再出發。這不是一場結束,而是一段新的開始,是將湖湘的感動與收穫,化作行囊中最沉甸甸的責任,帶向世界每一個角落。
聲聲再見是來自世界各地華文媒體的告白,一段屬於華文媒體人的深情承諾:
「我們會繼續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聽見華文媒體更響亮、更可信的聲音!」
湖南,再見;湖南,再會。
山水為證,筆墨為憑,情誼長存。
(图、文:點新聞記者李昊、褚陽皓)
2025-08-28 13:07:00
年會前,與會媒體代表拍照合影。
8月26日,「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第15屆年會在湖南長沙召開,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84家華文傳媒高層120人應邀參會。記者在現場看到,年會前與會媒體代表拍照合影,噓寒問暖,像是許久未見的朋友;年會中,他們認真交流,探討媒體發展近況,聚力講好中國故事。今年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年會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海外華文媒體以筆為槍,持續報道國內戰況,為國家救亡圖存奔走。
8月26日,「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第15屆年會在湖南長沙召開,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84家華文傳媒高層120人應邀參會。記者在現場看到,年會前與會媒體代表拍照合影,噓寒問暖,像是許久未見的朋友;年會中,他們認真交流,探討媒體發展近況,聚力講好中國故事。今年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年會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海外華文媒體以筆為槍,持續報道國內戰況,為國家救亡圖存奔走。
年會中,與會嘉賓認真交流,探討媒體發展近況,聚力講好中國故事。
海外華文媒體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不僅是信息傳遞者,更是抗戰力量組織者。在抗日戰爭中,南洋華僑記者奔赴前線,以《洪濤日記》等通訊揭露侵略戰爭真相;《大公報》方大曾冒炮火拍下盧溝橋第一幀影像,《大公報》「日本投降矣!」宣布日本投降,短短五個字讓無數人熱淚盈眶;馬來西亞《光華日報》連發《祖國抗戰專刊》喚起僑胞支援……海外報紙的不懈報道,激發海內外華人愛國熱情,他們紛紛募捐救國,更有不少留學生回國抗擊日本侵略者。正因一代又一代報業人的鬥爭精神,愛國情懷得以跨越地域,凝聚成「一股繩」。在祖國發展的各個時期,海外華文傳媒都在努力講好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得以跨越時區、跨越語言。
海外華文媒體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不僅是信息傳遞者,更是抗戰力量組織者。在抗日戰爭中,南洋華僑記者奔赴前線,以《洪濤日記》等通訊揭露侵略戰爭真相;《大公報》方大曾冒炮火拍下盧溝橋第一幀影像,《大公報》「日本投降矣!」宣布日本投降,短短五個字讓無數人熱淚盈眶;馬來西亞《光華日報》連發《祖國抗戰專刊》喚起僑胞支援……海外報紙的不懈報道,激發海內外華人愛國熱情,他們紛紛募捐救國,更有不少留學生回國抗擊日本侵略者。正因一代又一代報業人的鬥爭精神,愛國情懷得以跨越地域,凝聚成「一股繩」。在祖國發展的各個時期,海外華文傳媒都在努力講好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得以跨越時區、跨越語言。
意大利世界中國網主任卡爾羅(左)表示,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有利於讓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了解中國發展成就。
「我們成立25年了,一直在客觀報道中國的變化。」意大利世界中國網主任卡爾羅接受大公文匯網記者採訪時說,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有利於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了解中國發展成就。
8月26日至30日,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高層120人將分赴長沙、岳陽、張家界等地,以參觀考察、實地訪談等形式近距離了解湖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為湖南加快建設「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提供輿論支持。26日下午,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採訪團在走訪中聯重科時,不少媒體代表被「大傢伙」挖掘機震撼住了,他們不顧烈日紛紛上前合影留念,點讚「大國重器」。
8月26日下午,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走訪中聯重科。
從抗日戰爭時期的報紙油墨,再到如今數字化傳播,海外華文媒體始終是鏈接全球華人與祖國的精神橋樑。他們以全球化的視角進行跨文化傳播,在新媒體時代下,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從抗日戰爭時期的報紙油墨,再到如今數字化傳播,海外華文媒體始終是鏈接全球華人與祖國的精神橋樑。他們以全球化的視角進行跨文化傳播,在新媒體時代下,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图、文:大公文匯網記者王凱輝 )
2025-08-28 13:03:00
中聯重科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延斌接受大文傳媒記者採訪。
8月26日下午,2025全球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採訪團一行來到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在這裏感受到科技創新引領「未來智造」帶給人的震撼和魅力。
8月26日下午,2025全球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採訪團一行來到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在這裏感受到科技創新引領「未來智造」帶給人的震撼和魅力。
挖掘機「跳舞」吸引記者們的目光。
中聯重科是全球工程機械五十強企業之一,位於湖南湘江新區的中聯智慧產業城總投資約1000億元,佔地面積近萬畝,是中聯重科實現產業轉型、智能化提升、打造世界一流裝備製造產業新高地的標誌性工程,是全球工程機械「巨無霸」項目。
採訪團一行來到中聯重科土方機械製造車間,只見現場一片有序繁忙,高達數十米的龍門吊緩緩滑過天際,吊臂下懸着的挖掘機動臂總成如同沉睡的巨獸肢體,精準落向裝配工位。地面上,黃色的零部件托盤沿着地面二維碼標識,被AGV小車無聲地運送到下個站點。
車間內只有機械在不停地作業,看不到一個工人。全部工作流程由智能機器人完成。講解員介紹,車間裏的「工友」全是機器人。一位海外華媒高層向記者感嘆:「讓人震撼,和傳統的製造業已經完全不一樣。」
記者了解到,在這座有感知、會思考的智慧產業城裏,創新逾150項行業領先技術,匯聚了12個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20條無人化「黑燈」產線、300條行業領先的智能產線和2000多台工業機器人。智能排產、工業AI、數字孿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數字化技術與製造深度融合。
「實現了平均每6分鐘下線一台挖掘機,每7.5分鐘生產一台剪叉式高空作業機械,每18分鐘製造一輛汽車起重機的高效生產。」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智慧工廠每6分鐘下線一台挖掘機
中聯重科是全球工程機械五十強企業之一,位於湖南湘江新區的中聯智慧產業城總投資約1000億元,佔地面積近萬畝,是中聯重科實現產業轉型、智能化提升、打造世界一流裝備製造產業新高地的標誌性工程,是全球工程機械「巨無霸」項目。
採訪團一行來到中聯重科土方機械製造車間,只見現場一片有序繁忙,高達數十米的龍門吊緩緩滑過天際,吊臂下懸着的挖掘機動臂總成如同沉睡的巨獸肢體,精準落向裝配工位。地面上,黃色的零部件托盤沿着地面二維碼標識,被AGV小車無聲地運送到下個站點。
車間內只有機械在不停地作業,看不到一個工人。全部工作流程由智能機器人完成。講解員介紹,車間裏的「工友」全是機器人。一位海外華媒高層向記者感嘆:「讓人震撼,和傳統的製造業已經完全不一樣。」
記者了解到,在這座有感知、會思考的智慧產業城裏,創新逾150項行業領先技術,匯聚了12個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20條無人化「黑燈」產線、300條行業領先的智能產線和2000多台工業機器人。智能排產、工業AI、數字孿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數字化技術與製造深度融合。
「實現了平均每6分鐘下線一台挖掘機,每7.5分鐘生產一台剪叉式高空作業機械,每18分鐘製造一輛汽車起重機的高效生產。」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智慧工廠每6分鐘下線一台挖掘機
海外華媒一行在巨型機械前合影。
*華媒高層點讚湖南智造
走出車間,華媒高層一行來到泛移裝載機表演區,小小的挖掘機一會跳舞,一會着翻着筋鬥,十分有趣。烈日下,記者們不停地拍照。「一個鐵疙瘩居然這樣可愛。在國外早就聽說湖南智造領跑世界,名不虛傳。」來自瑞典《北歐時報》的劉芳玉告訴記者。
來到一片空地,中聯重科多台「世界之最」的機械佇立在那裏,巨型機械的身影讓採訪團一行驚嘆不已,華媒一行紛紛相擁打卡拍照,儘管現場烈日炎炎,媒體記者都樂此不疲,有一些人還爬上機械親手操作,「這就是中國的的面子。」華媒記者表示。
*華媒高層點讚湖南智造
走出車間,華媒高層一行來到泛移裝載機表演區,小小的挖掘機一會跳舞,一會着翻着筋鬥,十分有趣。烈日下,記者們不停地拍照。「一個鐵疙瘩居然這樣可愛。在國外早就聽說湖南智造領跑世界,名不虛傳。」來自瑞典《北歐時報》的劉芳玉告訴記者。
來到一片空地,中聯重科多台「世界之最」的機械佇立在那裏,巨型機械的身影讓採訪團一行驚嘆不已,華媒一行紛紛相擁打卡拍照,儘管現場烈日炎炎,媒體記者都樂此不疲,有一些人還爬上機械親手操作,「這就是中國的的面子。」華媒記者表示。
海外華媒一行在中聯重科土方機械園智慧工廠參觀。
*發力研發突破「卡脖子」技術
華媒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中聯重科以解決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為導向,先後攻克了一批機、電、液、新材料、新能源、工業互聯、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推出了一系列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並以中聯智慧產業城為核心,打造了23個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實現全流程智能製造;公司在海外建設了10多個研發製造基地,30多個一級業務航空港,430多個二級網點,產品和服務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聯重科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延斌告訴記者,近年來,中聯重科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革新研發模式和試驗手段,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布局人工智能、視覺感知、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和未來技術,推動智慧工地、智慧礦山、智慧農場的多場景應用落地,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目前,中聯重科成功研製出國內首台3200噸履帶式起重機、全球最大23800噸米塔式起重機、全球最大4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全球最長101米碳纖維臂架泵車、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業平台、全球最大300噸混合動力礦卡等世界級產品。這些裝備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更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關鍵支撐。
*發力研發突破「卡脖子」技術
華媒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中聯重科以解決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為導向,先後攻克了一批機、電、液、新材料、新能源、工業互聯、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推出了一系列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並以中聯智慧產業城為核心,打造了23個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實現全流程智能製造;公司在海外建設了10多個研發製造基地,30多個一級業務航空港,430多個二級網點,產品和服務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聯重科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延斌告訴記者,近年來,中聯重科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革新研發模式和試驗手段,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布局人工智能、視覺感知、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和未來技術,推動智慧工地、智慧礦山、智慧農場的多場景應用落地,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目前,中聯重科成功研製出國內首台3200噸履帶式起重機、全球最大23800噸米塔式起重機、全球最大4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全球最長101米碳纖維臂架泵車、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業平台、全球最大300噸混合動力礦卡等世界級產品。這些裝備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更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關鍵支撐。
(图、文:大公文匯網記者 姚進 )
2025-08-28 12:45:00
图:长沙斐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才致(右二)向记者介绍公司研发的产品。
8月28日,全球华文媒体高层一行来到了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下的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大创园」),在主题为「恰同学少年」的展示厅里,华媒记者见到了长沙斐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才致以及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张本杰,感受到在岳麓山下大学城边,创业逐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梦想。
8月28日,全球华文媒体高层一行来到了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下的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大创园」),在主题为「恰同学少年」的展示厅里,华媒记者见到了长沙斐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才致以及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张本杰,感受到在岳麓山下大学城边,创业逐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梦想。
海外华媒高层在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参观采访。
11年创业终于开花结果
在展厅一角,陈列着一台「星舰」远程操控舱,引起了华媒记者的浓厚兴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媒体人纷纷坐上驾驶座,通过视频操控,远程操作挖掘机进行采矿作业。新鲜的体验,让媒体人大呼过瘾。而这件产品,是由大创园孵化、大学生创业者周才致创办的长沙斐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
在展厅一角,陈列着一台「星舰」远程操控舱,引起了华媒记者的浓厚兴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媒体人纷纷坐上驾驶座,通过视频操控,远程操作挖掘机进行采矿作业。新鲜的体验,让媒体人大呼过瘾。而这件产品,是由大创园孵化、大学生创业者周才致创办的长沙斐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
媒体人亲自体验「星舰」远程操控舱的操作。
周才致也来到了现场,亲自向媒体团展示了他的创业成果。他表示,他们重点打造自动驾驶车辆的「第二现场」——远程驾驶舱,在5G网络的赋能下,能做到150ms以下的端到端画面延时,驾驶员控制远程设备可以像打电子游戏一样方便、简单。
周才致和他的三位创业伙伴,相识于一次校园里的创业项目比赛,后来又一起来到湖南大学读研,从此开启了11年的创业追梦路。
从事远程驾驶系统技术研发是他们的第三个创业项目。曾经,团队成员在矿上日夜奋战了四个月,戴着防毒面具在下井作业,深入了解矿区驾驶员的迫切需求,最终成功研发出了远程驾驶井下自卸车。从此,驾驶员在地面办公室的远程驾驶舱内,就可以操控井下1000米的自卸车。
虽然公司成立只有两年多时间,但凭着对细分领域的钻研,目前已经为华为、三一、中车、中国航天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周才致表示,希望能够把中国的远程驾驶技术和标准,从国内推向世界。
用现代理念将传统饮品推向市场
在校大学生张本杰的甜茶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吸引了海外华媒记者的关注。张本杰是湖南师范大学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他利用自己学习的传统中医知识,带领团队深入湖南怀化的深山,挖掘传统甜茶制作工艺,通过现代品牌营销和电商渠道,让这一几乎被遗忘的地方特产重新焕发生机。
周才致和他的三位创业伙伴,相识于一次校园里的创业项目比赛,后来又一起来到湖南大学读研,从此开启了11年的创业追梦路。
从事远程驾驶系统技术研发是他们的第三个创业项目。曾经,团队成员在矿上日夜奋战了四个月,戴着防毒面具在下井作业,深入了解矿区驾驶员的迫切需求,最终成功研发出了远程驾驶井下自卸车。从此,驾驶员在地面办公室的远程驾驶舱内,就可以操控井下1000米的自卸车。
虽然公司成立只有两年多时间,但凭着对细分领域的钻研,目前已经为华为、三一、中车、中国航天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周才致表示,希望能够把中国的远程驾驶技术和标准,从国内推向世界。
用现代理念将传统饮品推向市场
在校大学生张本杰的甜茶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吸引了海外华媒记者的关注。张本杰是湖南师范大学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他利用自己学习的传统中医知识,带领团队深入湖南怀化的深山,挖掘传统甜茶制作工艺,通过现代品牌营销和电商渠道,让这一几乎被遗忘的地方特产重新焕发生机。
创业者张本杰还是在读的大学本科生。
「我们不仅是在卖茶,更是在保护一种传统文化,带动一方百姓增收。」张本杰介绍,项目采用「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公司以销售甜茶及其附加值产品、中草药种植、新技术开发为主营业务,已与湖南医药集团、广药集团、华润集团达成了前期合作意向。
如何处理创业与学业的关系,则是张本杰最苦恼的问题。他现在只能一边在医院实习,一边处理创业公司的工作。「昨天我是上的晚班,今天又来到公司处理事情,我的时间真的很不够用。」他向华媒记者说道,痛并快乐着,或许正是他当前的真实状态吧,
园区托举大学生创业梦想
「我们遇到了创新创业最好的时代。」说起大创园对创业的支持,张本杰最有发言权,他表示:「大创园既为我们提供了宣传平台,又为我们解决了场地和资金的问题,让我们的创业之梦得以落地生根。」
「园区不仅提供了实验室设备和办公空间,还帮助我们对接了行业资源。」周才致感同身受,他介绍,创业初期团队曾面临技术转化难题,在园区创业导师的指导下,他们调整了产品方向,聚焦细分市场需求,成功实现了技术落地。
大创园工作人员龚一佳介绍,园区打造的「服务区+苗圃区+孵化区+加速区」全链条孵化生态,形成了从创意萌芽到产业化的完整培育链条。服务区提供工商注册、法律谘询、政策申报等一站式服务;苗圃区为有创意但尚未成立公司的团队提供3-6个月的免费办公空间和创意验证支持;孵化区针对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创业辅导和资源对接;加速区则为成长型企业提供规模化发展所需的产业资源和融资支持。
这种全生命周期孵化模式有效解决了不同阶段创业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特别是为经验不足但创意满满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低风险的试错环境和成长路径。
目前,大创园已吸引60个大学生团队入驻,孵化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就业超500人。
「这里看到的不仅是创业项目,更是一种创业文化和生态,年轻人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令人感动。」华媒高层在参观后纷纷表示,湖南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体系值得推广,可供海内外借鉴。
(图、文:大公文汇网记者 姚进)
如何处理创业与学业的关系,则是张本杰最苦恼的问题。他现在只能一边在医院实习,一边处理创业公司的工作。「昨天我是上的晚班,今天又来到公司处理事情,我的时间真的很不够用。」他向华媒记者说道,痛并快乐着,或许正是他当前的真实状态吧,
园区托举大学生创业梦想
「我们遇到了创新创业最好的时代。」说起大创园对创业的支持,张本杰最有发言权,他表示:「大创园既为我们提供了宣传平台,又为我们解决了场地和资金的问题,让我们的创业之梦得以落地生根。」
「园区不仅提供了实验室设备和办公空间,还帮助我们对接了行业资源。」周才致感同身受,他介绍,创业初期团队曾面临技术转化难题,在园区创业导师的指导下,他们调整了产品方向,聚焦细分市场需求,成功实现了技术落地。
大创园工作人员龚一佳介绍,园区打造的「服务区+苗圃区+孵化区+加速区」全链条孵化生态,形成了从创意萌芽到产业化的完整培育链条。服务区提供工商注册、法律谘询、政策申报等一站式服务;苗圃区为有创意但尚未成立公司的团队提供3-6个月的免费办公空间和创意验证支持;孵化区针对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创业辅导和资源对接;加速区则为成长型企业提供规模化发展所需的产业资源和融资支持。
这种全生命周期孵化模式有效解决了不同阶段创业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特别是为经验不足但创意满满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低风险的试错环境和成长路径。
目前,大创园已吸引60个大学生团队入驻,孵化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就业超500人。
「这里看到的不仅是创业项目,更是一种创业文化和生态,年轻人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令人感动。」华媒高层在参观后纷纷表示,湖南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体系值得推广,可供海内外借鉴。
(图、文:大公文汇网记者 姚进)
2025-08-28 11:34:00
图:采访团一行在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内合影。
(转)8月28日上午,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采访团来到被嶽麓山环抱的国家超算长沙中心,这是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天河一号」机房内,蓝光闪烁、风机细鸣,千万亿次算力昼夜奔腾;服役十余载,仍重任在肩。在对面的机房里,「天河新一代」正将算力全面升级。「2022年10月,『天河新一代』主机系统启动运行。这套系统峰值计算性能达200P Flops(64位精度),可提供1000P Flops人工智能算力(16位精度),较之前提升150倍。」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天河计算集群的技术优势。
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肖晟介绍,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是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驱动产业蝶变、升级的关键。
比如在先进制造领域,长沙中心支撑湖南本土企业山河星航「阿若拉SA60L」轻型运动飞机气动设计,一套全工况气动模拟时间从几周缩短至数个小时,确保飞机在各类条件下的最佳表现,相关机型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超算早已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已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肖晟举例说,他的一位学工业设计的学生,用自己学到的工业仿真知识,通过服务器来计算,超级计算来验证,设计出了全世界体积最小、声强最大的户外口哨,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这位学生自己创业,日前通过了众筹,成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人生。
肖晟承认,目前中国企业对计算的应用还是偏保守、偏原始,比例也不高,超算服务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能更好地发挥长沙超算中心作为湖南「最强大脑」的作用,更大发挥支撑基础科学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作用。
(图、文:大公报记者姚进)
(转)8月28日上午,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采访团来到被嶽麓山环抱的国家超算长沙中心,这是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天河一号」机房内,蓝光闪烁、风机细鸣,千万亿次算力昼夜奔腾;服役十余载,仍重任在肩。在对面的机房里,「天河新一代」正将算力全面升级。「2022年10月,『天河新一代』主机系统启动运行。这套系统峰值计算性能达200P Flops(64位精度),可提供1000P Flops人工智能算力(16位精度),较之前提升150倍。」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天河计算集群的技术优势。
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肖晟介绍,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是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驱动产业蝶变、升级的关键。
比如在先进制造领域,长沙中心支撑湖南本土企业山河星航「阿若拉SA60L」轻型运动飞机气动设计,一套全工况气动模拟时间从几周缩短至数个小时,确保飞机在各类条件下的最佳表现,相关机型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超算早已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已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肖晟举例说,他的一位学工业设计的学生,用自己学到的工业仿真知识,通过服务器来计算,超级计算来验证,设计出了全世界体积最小、声强最大的户外口哨,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这位学生自己创业,日前通过了众筹,成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人生。
肖晟承认,目前中国企业对计算的应用还是偏保守、偏原始,比例也不高,超算服务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能更好地发挥长沙超算中心作为湖南「最强大脑」的作用,更大发挥支撑基础科学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作用。
(图、文:大公报记者姚进)